李十三帶來了好消息,言說對于倪土昨日的表現(xiàn),薛梅兒很是認同,只是有點兒小瑕疵。
“客戶既然讓你替新郎官入洞房,你為何不去?這是你唯一的減分項。我好說歹說,薛東主才勉勉強強答應(yīng)下來,再給你一次實習(xí)的機會。”
倪土正在把玩甄真兒一早送來求救的吹笛。
確切的說,更像是嗩吶。甄真兒說他日?;煸谝粋€街頭游郎的隊伍里,愛好各種樂器。有一次他們打賭,誰能制作出個子小,但聲音卻高亢而響亮的樂器來,誰就是這個隊伍的首領(lǐng)。
甄真兒一直憋著這口氣,便打算改良笛子,想讓笛子發(fā)出清脆的聲音來。
鼓搗了數(shù)月,竟然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。
倪土捏在手里一端詳,抬起驚異的眼來瞧著甄真兒,覺得他真是一個天才。
胡亂鼓搗竟然有了嗩吶的雛形。
倪土并沒有言語,而只是答應(yīng)甄真兒,用不了幾日便能給他一個符合他所有條件的樂器。
拿著半成品,倪土想了半日,終于想起來了。
最初的嗩吶流傳于波斯、阿拉伯一帶。
聽其名字就知道,這個樂器是舶來品,因為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正是嗩吶。
直到金、元時期,才傳到中國中原地區(qū),伴隨著各地民歌民謠民樂秧歌戲才流傳開來。
自此后,嗩吶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音樂符號,承載著太多太多華夏兒女的文化記憶。
嗩吶由哨子、氣盤、芯子、桿子和嗩吶碗五個部分組成。
“這個嗩吶碗,你制作地太小了。”昨晚見到這個半成品后,倪土對甄真兒說到。
作為嗩吶的擴音器,嗩吶碗是嗩吶制作中難度最大的一個工序。
制作它先要用鐵圓規(guī)在厚度零點六毫米的銅片上畫出一個直徑為一百三十公分的圓,剪出后放置在胎轉(zhuǎn)機上在中心打一個直徑零點八毫米的小孔。
接著在壓制機上用抹上機油的鐵棍擠壓初步成型。
之后還要將嗩吶碗在淬火爐上三次淬火四次壓型。
嗩吶碗成型后,用切割機將嗩吶碗邊多余的部分切掉,同時用卷邊機將嗩吶碗的碗邊卷起。
在嗩吶碗小頭處裝上一個銅箍,燒熱后迅速地粘合縫隙。
接著切去嗩吶碗上端多余的地方,再將切口與銅箍接縫處放置到砂輪機上打磨片刻,這樣,嗩吶碗才預(yù)示著做好了。
昨晚剛跟甄真兒,沒想到凌晨時分,他便從舅舅那里做好了送來了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