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離開譙周的府邸后,董章憑借著記憶中的印象,又鼓著長袖一一上到各處府邸拜訪。
有著董和留下的人脈與情分,再加上無論從哪方面來說,董章的提議都對各大士族有利無弊。
故而董章游說的工作,進行的很順利。
暫且按下這茬不提,且說董章送來的奏報在進入尚書臺后,尚書楊儀聽說糜旸有最新奏報送到不敢怠慢。
楊儀第一時間將糜旸的奏報送到了諸葛亮的手中。
近來朝野中出現(xiàn)了許多新鮮的言論。
“改革本朝爵位制度”就是其中一種。
雖說這樣的言論,尚未在朝野間形成主流,可還是引起了諸葛亮的注意。
對于這種言論,諸葛亮不置可否。
在漢室四百年的歷史中,清議一直是士人參與朝政的重要方式。
而士人一多,清議的方向自然就會駁雜,內(nèi)容也會無法受到控制。
別看這種言論聽起來很大膽,可諸葛亮卻知道,漢室歷史上比這更大膽的言論比比皆是。
例如在黃老掌權的西漢初期,就有一些士人提倡“大復仇”的思想。
在那時的政治環(huán)境中,這樣的思想無疑是有些離經(jīng)叛道的。
但后來這一思想不還是被孝武帝推崇,從而影響了漢室數(shù)百年?
包容并蓄,一直是漢室能夠強盛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既有故事可依,諸葛亮對近來出現(xiàn)的一些新鮮言論,保持著觀望的態(tài)度。
當楊儀到來時,他見到諸葛亮正捧著一道奏疏看的入神。
在楊儀的提醒下,諸葛亮的目光才從這道奏疏中移開。
見是楊儀到來,諸葛亮將手中的奏疏放下,并對楊儀笑言道:
“大司農(nóng)孟光上奏,言本朝可以食邑多寡,設立鄉(xiāng)公、縣公、郡公三爵,用來獎勵有功之臣?!?br/>
諸葛亮的話讓楊儀眼睛一亮。
公爵,正常情況下不是人臣可染指的。
因為若一旦人臣受封為公,則代表著他可自立一諸侯國,手中有了一地的掌軍之權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